1.超級績效~交易之道 領導股市首選!KEN
決定進場之後,立即碰到的問題就是:首先應該買進哪 支股票﹖答案很簡單:挑選價格表現最強勁的股票﹗行情從低點回升時,我喜歡按照突破順序買進。
最佳選擇是首先衝出起跑線、創新高股價而提供適當買點者。
這個時候,表現最強勁者,往往也就是最佳選擇。
讓市場力量告訴我們應該把資金擺在哪裡,不要相信個人看法,因為個人看法不足以取代市場智慧。
歸根究底,「看法」畢竟不能跟「市場判決」相提並論。
新多頭市場初期階段,挾著最強勁力道首先浮出檯面的股票,通常就是最佳超級強勢候選股。
2.超級強勢股階段分析
超級強勢股歷經階段發展,最強勁市場領導股在一段期間裡做橫向整理,接著突然快速上漲,最終,上漲動能會放緩,波動加劇,股票因為出貨而做頭,行情做頭之後,接著就展開跌勢,大跌之後,股票會重新打底,然後再展開另一波漲勢。
超級強勢股,股票生命循環四個階段,股價會從休眠狀態攀升到峰位,然後再下跌,每個階段的驅動力量來自何處,動力來源幾乎都跟盈餘有關,一開始會先呈現出溫吞的表現,然後意外向上,接著是加速成長,再來則減速發展,最後就是令人失望的下跌,這些基本變動會驅使大型法人機構進場與出場,上升與下降階段的演變,都清楚對應著突兀的大成交量,股價的價格行為。
1.第一階段-忽略階段:整理(consolidation)
2.第二階段-上升階段:承接(accumulation)
3.第三階段-做頭階段:出貨(distribution)
4.第四階段-下降階段:投降(capitulation)
3.順勢交易
我並沒有創造趨勢。我只是找出它們,並且運用它們罷了。
身為股票交易者的我,我的成功同時結合了科學與藝術。
科學研究提供的機械性訊號,我篩選超級強勢候選股時,引用的濾網,是採用股票純技術性行為的篩選准則,目的是要順著既有的主要趨勢方向進行交易。
一家公司的基本面看起來不論有多傑出,只要有某種技術面條件不能滿足的話,就沒有資格做為買進候選股。
順勢交易舉例來說
股價如果低於下降之中的兩百天移動平均,我就絕對不考慮買進。
基本面條件不論有多迷人,只要股價當時處於長期下降趨勢,我就不會買進。
我不必當宴會第一個到場的客人,這麼做是為了剔除一些不值得浪費時間的股票,讓自己能夠把注意力完全擺在那些有機會成為下一支超級強勢股的候選股上。
如果想增加這方面的勝算,你就必須專注在上升趨勢已獲確認的股票。
與趨勢為友
牛頓第一運動定律告訴我們,物體動者恒動。運動中的物體,具有慣性。
股票市場也存在類似性質: 發展中的趨勢會繼續發展,除非被外力所改變,趨勢是你的朋友,投資人隨時都要知道股票當時所處的階段。
第一階段結束而行情開始走高的第二階段初期買進。
然後,賣出目標則設定在整個循環的峰位,也就是第三階段的開始。
至於第四階段,則是正式的下跌走勢,這個時候應該避免買進,只適合放空。
4.超級強勢股階段分析
第一階段-忽略階段:整理
第一階段發展期間,公司的盈餘、銷貨與毛利等績效都很平凡而不穩定,價格表現也是如此。公司與所屬產業的展望,或許也不太明朗。
沒有什麼精彩的發展足以吸引機構買盤青睞,無法驅動股票走出沈悶的走勢,第一階段有可能會延伸好幾個月,甚至好幾年,第一階段也可能是因為整體市況不佳而導致。
不論股票看起來多麼具有吸引力,各位都應該避免在第一階段買進,即使公司基本面大好,也只能等到第二階段再說。
務必記住牛頓的第一運動定律。也就是慣性定律,物體動者恒動,靜者恒靜。某股票的表現如果死氣沈沈,接下來最可能的就是繼續死氣沈沈,直到發生重大變動為止。抱住這類毫無作為的股票,不可能創造出超級績效,如果想要讓資本加速複利,創造超級報酬,務必要避開第一階段,學習如何偵測出第二階段的強勁動能。
我的目標並不是要以最低價或最便宜的價格買進,而是要以「正確」的價格買進;而所謂「正確」的價格,也就是股票剛要大幅走高當時的價格。
猜測底部絕對是沒必要的,純屬浪費時間,完全搞錯重點。
第二階段-上升階段:承接
第二階段漲勢發動,可能沒有明顯徵兆,也可能被意外的消息點燃,譬如: 法規限制放寬、營運展望樂觀,或是新到任執行長具有特殊魅力等。
公司公怖的盈餘數據如果大幅超越市場原先的估計,也可能突然引起注意。
隨著風向改變,跟著第二階段的發展破浪前進。盈餘動能的累積(有時候只是盈餘預期),大型金融機構的買盤開始積極進場,股價跟著水漲船高。
不論日線圖或週線圖,我們看到長線通常是爆出大量的紅線,回檔整理則量縮。每個第二階段的漲勢,都清楚呈現出這種「承接」現象。
行情一旦邁人第二階段,股價就會呈現階梯狀上升,波段高點與回檔低點會持續墊高。這個時候,股價或許已經翻了一倍或兩倍;可是,這可能只是開始而已。
股票大有可能繼續上漲。
公司如果能夠繼續提供好表現,成長狀况就能够吸引投資大眾,而買盤也就仍然會源源不斷,尤其是公司如果能夠連續幾季公佈優異盈餘的話。
第三階段-做頭階段:出貨
天下沒有不散的宴席,價格沒辦法永遠保持上漲動能,盈餘也不能永遠加速成長,到了某個時候,盈餘即使能够繼續成長,速度也會放緩。
此時拉回的成交量會放大,價格波動轉趨劇烈。
到了第三階段,股票便不再有積極承接力道,换手現象愈來愈明顯。那些及早進場的精明資金,現在已經開始獲利了結,趁著最後機會賣出。
接手買盤往往是弱勢玩家,他們之所以考慮買進,是因為股票過去的傑出表現和風靡程度。
買進股票的理由已經變得太過於明顯,出貨階段呈現做頭型態,價格波動明顯變得更劇烈; 相較於先前的第二階段,現在的走勢顯然變得更不穩定。
盈餘公布持續造成利多意外,導致盈餘估計也持續向上調整,這種情况畢竟有終止的時候。沒有任何企業能够永遠擊敗盈餘估計。
到了某個時候,每股盈餘的成長動能就會放緩。股價會預先反映這方面的變動; 股價就會在實際盈餘公布之前,先行向下調整。
或者,公司公佈的盈餘會先出現成長減緩的明顯徵兆,然後股價向下修正。
第四階段-下降階段:投降
企業的盈餘成長一旦開始减緩,每股盈餘就會喪失動能,會出現利空意外。公怖的實際盈餘低於預估水準,或是不符合市場預期,就會開始向下做調整。
某些股票,可以透過存貨資料觀察到這方面的徵兆; 商品存貨增加,意味著需求滅弱,市場競爭劇烈,企業成長前景受到影響。
先前為做頭階段的上升趨勢,現在為正式的第四階段下降趨勢。
第四階段,盈餘估計模型通常都需要向下修正,導致更沉重的股票賣壓。第四階段的賣壓可能持續很久,直到力量最後耗盡,股票才能重新進入另一循環的忽略階段。
股票可能要花很長一段期間才能重新找回盈餘成長的動力,甚至有可能長期處在第一階段。有些公同可能就此宣告破產了,就價格與成交量行為特徵來看,第四階段剛好是第二階段的相反; 價跌量增,價漲量縮。對於處在第四階段的股票絕對要避免買進。
決定進場之後,立即碰到的問題就是:首先應該買進哪 支股票﹖答案很簡單:挑選價格表現最強勁的股票﹗行情從低點回升時,我喜歡按照突破順序買進。
最佳選擇是首先衝出起跑線、創新高股價而提供適當買點者。
這個時候,表現最強勁者,往往也就是最佳選擇。
讓市場力量告訴我們應該把資金擺在哪裡,不要相信個人看法,因為個人看法不足以取代市場智慧。
歸根究底,「看法」畢竟不能跟「市場判決」相提並論。
新多頭市場初期階段,挾著最強勁力道首先浮出檯面的股票,通常就是最佳超級強勢候選股。
2.超級強勢股階段分析
超級強勢股歷經階段發展,最強勁市場領導股在一段期間裡做橫向整理,接著突然快速上漲,最終,上漲動能會放緩,波動加劇,股票因為出貨而做頭,行情做頭之後,接著就展開跌勢,大跌之後,股票會重新打底,然後再展開另一波漲勢。
超級強勢股,股票生命循環四個階段,股價會從休眠狀態攀升到峰位,然後再下跌,每個階段的驅動力量來自何處,動力來源幾乎都跟盈餘有關,一開始會先呈現出溫吞的表現,然後意外向上,接著是加速成長,再來則減速發展,最後就是令人失望的下跌,這些基本變動會驅使大型法人機構進場與出場,上升與下降階段的演變,都清楚對應著突兀的大成交量,股價的價格行為。
1.第一階段-忽略階段:整理(consolidation)
2.第二階段-上升階段:承接(accumulation)
3.第三階段-做頭階段:出貨(distribution)
4.第四階段-下降階段:投降(capitulation)
3.順勢交易
我並沒有創造趨勢。我只是找出它們,並且運用它們罷了。
身為股票交易者的我,我的成功同時結合了科學與藝術。
科學研究提供的機械性訊號,我篩選超級強勢候選股時,引用的濾網,是採用股票純技術性行為的篩選准則,目的是要順著既有的主要趨勢方向進行交易。
一家公司的基本面看起來不論有多傑出,只要有某種技術面條件不能滿足的話,就沒有資格做為買進候選股。
順勢交易舉例來說
股價如果低於下降之中的兩百天移動平均,我就絕對不考慮買進。
基本面條件不論有多迷人,只要股價當時處於長期下降趨勢,我就不會買進。
我不必當宴會第一個到場的客人,這麼做是為了剔除一些不值得浪費時間的股票,讓自己能夠把注意力完全擺在那些有機會成為下一支超級強勢股的候選股上。
如果想增加這方面的勝算,你就必須專注在上升趨勢已獲確認的股票。
與趨勢為友
牛頓第一運動定律告訴我們,物體動者恒動。運動中的物體,具有慣性。
股票市場也存在類似性質: 發展中的趨勢會繼續發展,除非被外力所改變,趨勢是你的朋友,投資人隨時都要知道股票當時所處的階段。
第一階段結束而行情開始走高的第二階段初期買進。
然後,賣出目標則設定在整個循環的峰位,也就是第三階段的開始。
至於第四階段,則是正式的下跌走勢,這個時候應該避免買進,只適合放空。
4.超級強勢股階段分析
第一階段-忽略階段:整理
第一階段發展期間,公司的盈餘、銷貨與毛利等績效都很平凡而不穩定,價格表現也是如此。公司與所屬產業的展望,或許也不太明朗。
沒有什麼精彩的發展足以吸引機構買盤青睞,無法驅動股票走出沈悶的走勢,第一階段有可能會延伸好幾個月,甚至好幾年,第一階段也可能是因為整體市況不佳而導致。
不論股票看起來多麼具有吸引力,各位都應該避免在第一階段買進,即使公司基本面大好,也只能等到第二階段再說。
務必記住牛頓的第一運動定律。也就是慣性定律,物體動者恒動,靜者恒靜。某股票的表現如果死氣沈沈,接下來最可能的就是繼續死氣沈沈,直到發生重大變動為止。抱住這類毫無作為的股票,不可能創造出超級績效,如果想要讓資本加速複利,創造超級報酬,務必要避開第一階段,學習如何偵測出第二階段的強勁動能。
我的目標並不是要以最低價或最便宜的價格買進,而是要以「正確」的價格買進;而所謂「正確」的價格,也就是股票剛要大幅走高當時的價格。
猜測底部絕對是沒必要的,純屬浪費時間,完全搞錯重點。
第二階段-上升階段:承接
第二階段漲勢發動,可能沒有明顯徵兆,也可能被意外的消息點燃,譬如: 法規限制放寬、營運展望樂觀,或是新到任執行長具有特殊魅力等。
公司公怖的盈餘數據如果大幅超越市場原先的估計,也可能突然引起注意。
隨著風向改變,跟著第二階段的發展破浪前進。盈餘動能的累積(有時候只是盈餘預期),大型金融機構的買盤開始積極進場,股價跟著水漲船高。
不論日線圖或週線圖,我們看到長線通常是爆出大量的紅線,回檔整理則量縮。每個第二階段的漲勢,都清楚呈現出這種「承接」現象。
行情一旦邁人第二階段,股價就會呈現階梯狀上升,波段高點與回檔低點會持續墊高。這個時候,股價或許已經翻了一倍或兩倍;可是,這可能只是開始而已。
股票大有可能繼續上漲。
公司如果能夠繼續提供好表現,成長狀况就能够吸引投資大眾,而買盤也就仍然會源源不斷,尤其是公司如果能夠連續幾季公佈優異盈餘的話。
第三階段-做頭階段:出貨
天下沒有不散的宴席,價格沒辦法永遠保持上漲動能,盈餘也不能永遠加速成長,到了某個時候,盈餘即使能够繼續成長,速度也會放緩。
此時拉回的成交量會放大,價格波動轉趨劇烈。
到了第三階段,股票便不再有積極承接力道,换手現象愈來愈明顯。那些及早進場的精明資金,現在已經開始獲利了結,趁著最後機會賣出。
接手買盤往往是弱勢玩家,他們之所以考慮買進,是因為股票過去的傑出表現和風靡程度。
買進股票的理由已經變得太過於明顯,出貨階段呈現做頭型態,價格波動明顯變得更劇烈; 相較於先前的第二階段,現在的走勢顯然變得更不穩定。
盈餘公布持續造成利多意外,導致盈餘估計也持續向上調整,這種情况畢竟有終止的時候。沒有任何企業能够永遠擊敗盈餘估計。
到了某個時候,每股盈餘的成長動能就會放緩。股價會預先反映這方面的變動; 股價就會在實際盈餘公布之前,先行向下調整。
或者,公司公佈的盈餘會先出現成長減緩的明顯徵兆,然後股價向下修正。
第四階段-下降階段:投降
企業的盈餘成長一旦開始减緩,每股盈餘就會喪失動能,會出現利空意外。公怖的實際盈餘低於預估水準,或是不符合市場預期,就會開始向下做調整。
某些股票,可以透過存貨資料觀察到這方面的徵兆; 商品存貨增加,意味著需求滅弱,市場競爭劇烈,企業成長前景受到影響。
先前為做頭階段的上升趨勢,現在為正式的第四階段下降趨勢。
第四階段,盈餘估計模型通常都需要向下修正,導致更沉重的股票賣壓。第四階段的賣壓可能持續很久,直到力量最後耗盡,股票才能重新進入另一循環的忽略階段。
股票可能要花很長一段期間才能重新找回盈餘成長的動力,甚至有可能長期處在第一階段。有些公同可能就此宣告破產了,就價格與成交量行為特徵來看,第四階段剛好是第二階段的相反; 價跌量增,價漲量縮。對於處在第四階段的股票絕對要避免買進。